大众网记者 薛岳 通讯员 董子涵 青岛报道
7月21日,青岛科技大学“青衿筑梦·薪火相传”实践团走进山东省滕州市,开展“寻访抗战足迹,传承红色基因”社会实践活动。实践团通过实地走访、实景体验、深度研讨等形式,追溯抗战记忆,体悟制度优势,让青年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厚植爱国情怀。
实践首站来到北沙河惨案纪念馆,92岁的历史见证者李爷爷含泪讲述了当地村民的抗争历史。实践团成员结合馆内珍藏的抗战家书、武器残件等文物展开研讨,深刻领悟到“党的领导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”。在滕州烈士陵园,师生共同缅怀革命先烈,感悟他们“以血肉之躯捍卫民族尊严”的崇高精神,体会“人民力量是胜利基石”的深刻内涵。
为近距离感受抗战时期的战术智慧,实践团深入红河湿地战斗遗址,通过匍匐穿越芦苇荡模拟游击战术,并开展扒火车、炸桥梁等实景演练,亲身体验“灵活作战、依靠群众”的战术精髓。在沉浸式实景剧《铁道游击队》中,党领导的军事创新得以具象呈现。队员们结合战地遗迹研讨发现,弹孔墙上的累累弹痕见证着“党指挥枪”的坚定信念,古运河畔的遗迹诉说着“从群众中来”的智慧源泉。团队还分组撰写“我与红色文物对话”手记,记录战地遗迹背后“人民战争制胜密码”的制度优势与力量源泉。
在台儿庄古城,实践团邀请抗战老战士现场讲述战斗经历,“一口米缸支前”“母送子参军”等鲜活故事,生动诠释了“军民鱼水情深”的制度优势。成员们在参观台儿庄战役纪念馆时,借助全息投影展陈系统梳理“全民抗战统一战线”的历史脉络,从这一“以弱胜强”的战役奇迹中,深刻感悟“党的集中统一领导”的关键作用。总结会上,指导教师薛晶强调:“抗战精神的核心是爱党报国信念与团结奋斗品质,新时代青年应将其转化为科技报国、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。”
此次社会实践创新采用“场景浸润+深度研讨”模式,进一步强化了青年学生的历史使命感。成员们纷纷表示,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,以实际行动践行“请党放心,强国有我”的青春誓言。未来,实践团将进一步推广红色故事集等成果,推动抗战精神从“历史记忆”转化为“现实力量”。
网配查配资-网配查配资官网-期货公司配资-山东炒股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