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蝉之赋》
序夫四时代序,万物有灵。夏木阴阴,忽闻清响;高槐寂寂,乍振金声。或问:"此何物耶?"答曰:"蜩也。昔庄生寓言,称'蟪蛄不知春秋';屈子行吟,赋'蟪蛄鸣兮啾啾'。其物虽微,托体山阿;其声虽细,动乎神明。今作斯赋,以彰其德。"
第一章·蛰伏篇若夫玄冥司辰,穷阴沍寒。冰澌溶泄之前,蛰居九地之下;风刀霜剑之际,抱节重壤之中。穴土为宫,似娲皇炼石之窟;饮露为命,类夸父逐日之诚。三载而蜕,效法龙蛇之潜;五岁乃鸣,暗合星辰之数。尔其居也,幽玄窈默。穴则深藏若虚,身则韬晦若愚。不羡蜉蝣之朝生,岂慕蜉蝣之暮死?守此贞默,以待明时。至若岁聿云暮,律回春渐。地脉初阳,感而萌动;天行健气,应乃振鳞。破土而出,若刑天舞干戚之勇;脱壳而飞,类庄周化蝴蝶之奇。
第二章·蜕变篇观夫蜕甲之时,天地为炉。上悬皎月,下映清露。首昂如泰山之峙,尾曳似弱水之流。旧衣委地,恍见苌弘化碧;新体凌虚,宛若列子乘风。于是振羽而舞,饮露而餐。洗心于沆瀣,濯足于云汉。不食人间烟火,唯餐木末清芬。谢灵运所谓"池塘生春草",正此际光景也。昔王子乔控鹤吹笙,宋玉赋神女解佩。今观此虫,亦复如是。虽无霓裳羽衣,而有金声玉振;虽乏云车风马,而具松风水月。
第三章·鸣唱篇至若朱明届节,炎帝司辰。槐阴匝地,柳影垂堤。于是蝉鸣戛然,若金石掷地;高唱骤起,如钟磬遏云。其声也,初如幽泉漱石,继而裂帛惊雷。乍似湘灵鼓瑟,俄如秦青遏歌。或独吟,若渊明抚孤松而长啸;或和鸣,似建安诸子分题而赋诗。昔师旷辨律,知南风之不竞;蔡邕闻琴,识爨下之焦桐。今闻斯鸣,可以悟道:其清也,可以涤尘;其高也,可以励节;其久也,可以明志。
第四章·达观篇且夫人之在世,或比蜉蝣之朝暮,或同蟪蛄之岁时。惟此蜩也,知命不忧。严冬潜隐,甘守寂寞;盛夏长吟,不惧摧残。彼夫鹪鹩巢林,不过一枝;鼹鼠饮河,不过满腹。而此虫托身高树,饮露自足。不贪仓廪之粟,不羡钟鼎之食。其达观也如此!昔陶潜挂印,归去来兮;林逋梅妻,孤山隐处。今观此虫,亦隐士也。虽无柴桑之菊,而有高树之荫;虽乏孤山之梅,而有清风为伴。
第五章·生死篇至若生命之理,有生必有灭。朝菌不知晦朔,蟪蛄不知春秋。然此虫者,虽寿不过旬月,而声闻百代。昔齐景公牛山泣涕,哀人生之须臾;李太白捉月沉江,叹浮生之若梦。今闻蝉鸣,可以释怀:其生也荣,其死也哀,其鸣也哀而不伤。彼夫蜉蝣朝生暮死,犹能衣裳楚楚;蟛蜞穴居泥中,尚且负甲而行。况此灵虫,饮露餐风,高歌达旦。其生死观,岂俗子所能测哉?
第六章·讽喻篇抑又闻之,圣贤托物言志。蝉之清高,可比夷齐;蝉之贞默,可比颜子。彼贪夫殉财,烈士徇名;而此虫者,不忮不求,何用不臧?昔鲍照赋《芜城》,叹荣枯之有时;庾信作《枯树》,悲兴废之无常。今观此虫,可以悟道:荣也罢,枯也罢,终归黄土;生也好,死也好,且尽今朝。彼商贾逐利,朝秦暮楚;士子干禄,胁肩谄笑。岂若此虫,饮露自洁,高歌不辍?其讽喻之意,岂不深哉?
第七章·永恒篇至若光阴荏苒,岁月如流。沧海桑田,陵谷变迁。惟此蝉鸣,千载如一。昔孔子闻韶,三月不知肉味;师襄抚琴,再拜称弟子。今闻斯鸣,可以忘忧:其声也,可以医俗;其韵也,可以涤烦;其理也,可以悟玄。彼夫秦皇汉武,求仙问道;唐宗宋祖,勒石纪功。终归黄土,惟余蝉鸣。其永恒之意,岂不伟哉?
第八章·总赞篇赞曰:玄冥之精兮,托体山阿。潜德隐耀兮,抱节重壤。破土而出兮,金声玉振。饮露餐风兮,高歌达旦。不忮不求兮,何用不臧?千载如一兮,与天壤俱!
乱曰夏木阴阴兮蝉声咽,饮露餐风兮志清洁。严冬潜隐兮何足道,盛夏长鸣兮天地悦。生也有涯兮知无涯,死而不朽兮声不灭。呜呼蝉兮吾与子,托物言志兮共此洁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网配查配资-网配查配资官网-期货公司配资-山东炒股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